“预计到2025年,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超过150万辆,全国占比10%以上;到2027年,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年产销超过200万辆,正式建成万亿元产业集群。”胡远志说,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,当前重庆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面临着人才供需矛盾突出、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不够等问题。针对这些问题,他提出了以下三个建议:
一是产业园区投资建设公共研发平台,实施事业合伙人模式集聚全球人才,吸引优秀人才、企业、科研院所等入驻,实现人才培养、技术研发、资源共享、协同创新创业和产业融合发展。
二是支持和鼓励重庆理工大学、重庆邮电大学等本地特色优势资源,依托园区公共研发平台,就地就近建设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、卓越工程师学院,扩大招生规模,师生入驻后与企业共同实施项目式人才培养模式,培养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,为产业发展提供高质量人才保障。充分利用高校智力、人才资源,与企业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,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、研发能力和研发效率,实现技术攻关,降低成本和风险,促进产业技术的合作、共享和扩散,推动重庆市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产业升级。
三是整合政府和高校优势资源,开展联合招商,吸引更多的企业到重庆投资。充分利用重庆大学、重庆理工大学等本地汽车类特色高校及研究机构的人才和智力优势,进行系统的产业链知识和专业技术培训,培养出一批具备专业素养的招商人才队伍。同时,组建联合招商工作组,对待引进企业和技术进行评估。还要提供专项配套的人才培养和联合技术攻关的政策及措施,助力待引进企业的发展,吸引更多的优质企业到重庆投资。
上游新闻记者 陈竹 郭欣欣 摄影 刘力 杨帆
编辑:夏洪玲 责编:周尚斗 审核:陈旭